人们所担心的事情,百分之九十九都不会发生,为永远不会发生的事情而忧心忡忡则是愚蠢的。 ——大卫斯商业学院创办人柏莱克 1943年夏天,世上近乎一半的烦恼仿佛全落在我的肩上。 40多年以来,我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平静生活,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不过是做丈夫、父亲、商人经常碰到的小问题。遇到这些问题通常可
以轻而易举地加以解决,但是突然间,哗选哗选哗选哗选哗选哗选16种难题突然同时向我袭来。我整夜辗转反侧,心中充满了忧虑,甚至害怕
白昼的来临。我所担忧的六大难题是: 一、我一手创办的商学院濒临破产边缘,因为所有的男孩子都从军去了,而未受商业训练的女孩子在军火工厂工作,比在商学院受训毕业
就职于商业公司的女孩子能赚更多的钱。 二、我的大儿子正在服役,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,我十分担心他的安危。 三、俄克拉荷马市政府已开始计划征收一大片土地来建造机场,而我父亲留给我的房子正坐落在这片土地的中央。我了解到可能只能获得
其总价十分之一的补偿金,而且更糟的是,当地房屋缺乏,在失去了自己的房屋之后,不知道是否能找到另一栋房子来供一家六口安身立命。
我害怕住帐篷,我甚至担心自己是否有能力购买一顶帐篷。 四、因为附近刚刚挖了一条大排水沟,我的土地上的水井变得干涸了。再挖个新井需要耗费600美元,而这块土地已被征收,这样做已毫无
价值。连续两个月,每天我必须一大早就到很远的地方去提水喂牲口,我担心战争结束以前,我会天天如此。 五、我的住处离学校有10公里远,而我领取的是“乙级汽油卡”,这表示我不能购买任何新轮胎,为此,我很担心。万一我那辆老爷福特
车的轮胎爆了,我可能就无法上班了。 六、大女儿提前一年高中毕业,一心一意想上大学,可是我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供她上大学。我想她一定十分伤心。 有一天下午,我呆坐在办公室里为这些难题发愁。我决定将它们全部写下来。我想没有人比我拥有更多的烦恼了。以前,只要有机会,我
都会毫不在乎地花费时间精力来解决它们。但现在所有这些困难,在我看来似乎已完全失控了,已到了自己根本无法解决的地步。无可奈何之
下,我只能用打字机把这些难题全部记录下来。几个月后,我已将这件事忘在脑后了。18个月后的一天,我在整理文件时,碰巧又看到了这张
单子,上面详列了一度几乎令我崩溃的六大难题。 我以极大的兴趣看了一遍,发现所有的困难都已经过去了。 一、我发现担心商学院破产关门简直是瞎操心。不仅男孩子、女孩子照样报名入学接受教育,而且政府开始拨款补助商业学院,要求代为
训练退伍军人。学院很快又恢复了往日的繁荣和热闹气氛。 二、我发现过分担心儿子在部队中的处境也是没有必要的。他历经枪林弹雨,身上却连一点擦伤也没有。 三、我发现关于土地被征收一事的忧虑也是多余的,因为在我农场附近一里远的地方找到了石油,建机场的计划遂告作罢。 四、我发现担心没有水井打水喂牲口也是不必要的,当我知道土地不再被征收之后,我就立刻花钱挖了一个新井,挖得更深,水流源源不
断。 五、我发现担心轮胎破裂也是愚蠢的。我将旧轮胎翻新之后,小心驾驶,结果轮胎一直没坏。 六、我发现担心女儿的教育问题也是不必要的。在开学前6天,我得到了一个查账的工作机会——简直是一个奇迹——赚的钱使我能够及时
送她上大学。 常常听人说,我们所担心的事情百分之九十九不会发生,对这种说法我一直不以为然。一直到了18个月之后,当我找出那张单子时,才恍
然大悟。 对于以前自己种种无谓的烦恼,我心存感激,因为它给了我一个永难磨灭的教训。使我明白对于那些永远不会发生的事情而心生无谓的烦
恼是悲哀的,也是愚蠢的。 请记住,今天就是你昨天所担心的明天。问问自己,我怎么知道自己今天所担心的事,明天一定会发生呢? 做一个乐观的人 在你感到沮丧时,应想办法在一小时之内将烦恼全部抛弃。那么,你将采取什么方法呢? ——经济学家罗杰·巴勃森 每当我发现自己对当前的处境感到沮丧时,我都能在一个小时的时间之内,将所有的烦恼全部抛弃掉,使自己成为一名高高兴兴的乐观者
。下面就是我的做法。 我走进书房,闭上眼睛,走向专放历史书籍的书架前,伸手取出一本书。我不管自己拿到的是普里斯寇特所写的《征服墨西哥》,还是史
东尼所写的《恺撒生平》,仍然闭着眼睛,信手翻开一页,然后睁开眼睛,认真地阅读一个小时。我读的书越多,就越能体会到这个世界的苦
难,深感人类文明正处于破裂的边缘。历史总是充满悲剧:战争、饥荒、穷困、瘟疫、残暴……经过一个小时历史阅读之后,我常常获得一种
顿悟:现在如此恶劣的情形,实际上也比以前要好得多。这种信念使我能够正视自己所遭遇的困境,并且深刻地懂得这个世界正在不断地进步
,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。 以上方法值得用整整一章来介绍。阅读历史吧,试着将自己的眼光扩展到1000年之远——从永恒的观点来看,你会发现自己的烦恼是多么
的微不足道。 我住在阿拉伯的乐园 我感觉到头发似乎全被烧焦了,眼睛热得发疼,嘴里都是沙子,痛苦折磨得我濒临疯狂的边缘,可是阿拉伯人不过耸耸肩膀说道:“麦克
托伯!” ——《撒哈拉之风》、《先知》的作者勃德莱 1918年,我离开自己熟知的世界,前往非洲西北部,与阿拉伯人同在撒哈拉“阿拉的乐园”里生活了七年。在那儿,我学会了游牧民族的
语言,穿他们的服装,吃他们的食物,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。我成为羊群的主人,睡在阿拉伯人的帐篷里。与此同时,我对他们的宗教进行了
一番细致的研究,并且写了一本有关穆罕默德的书——《先知》。 和这群流浪的牧羊人在一起生活的7年,是我一生中最安详、最富足的一段时间。 我的生活本来就多姿多彩,我曾经有过丰富的人生经验。我的父母是英国人,而我却出生在巴黎,儿童时期在法国生活了9年,然后到英国
著名的伊顿学院和皇家军事学院接受教育。成年后,我以英国陆军军官的身份在印度住了6年。年轻的时候,我热衷于玩马球、打猎,并攀登喜
马拉雅山探险。我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,战争结束后,我以一名助理军事武官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。其间,所见所闻令我倍感震惊和失
望。在4年的前线战斗中,我深信自己是为了维护人类文明而战。但在巴黎和会上,我亲眼看到那些自私自利的政客,是如何为第二次世界大战
埋下了导火线的——每个国家都在进行秘密的外交阴谋活动,竭力为自己争夺土地,制造国家之间的仇恨。 我厌倦战争,厌倦军队,甚至厌倦整个社会。我经历了生命中第一次不眠之夜,为自己应该选择哪种职业而满怀忧虑。好友乔治建议我进
入政治圈,我正考虑是否接受他的劝告,却发生了一件事情,改变了我后来的7年岁月。这是一次不足4分钟的谈话,谈话的对象是泰德·劳伦
斯,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富浪漫色彩的“阿拉伯的劳伦斯”。这个曾长期和阿拉伯人住在沙漠里的传奇英雄建议我走入沙漠。最初,我
觉得这个建议有些怪诞奇异。但是我已经决定离开军队,必须尽快找份工作。民营公司的老板们是不希望雇用我这种人的——正规军队的退伍
军官——尤其是求职者多如牛毛的和平时期。因此,我尝试着接受劳伦斯的建议,前往阿拉伯人的世界,与那里的人生活在一起。我十分高兴
自己能做出这样的决定,因为在那里我学会了如何克服忧虑。与所有忠实的回教徒一样,他们全都是宿命论者,相信穆罕默德在《可兰经》上
写的每一句话都是上帝阿拉的圣言。《可兰经》上说“上帝创造你以及所有的行为”。他们实实在在地接受了这种观点。这些思想使他们能够
安详地生活着,一旦事情出了差错也毫无怨言。在他们看来,一切都是预先安排并早已注定的,除了上帝,没有人能够改变。但这并不意味着
他们面对灾难时只是坐着发呆。 为了说明这一点,我给你讲一讲有一次在撒哈拉遭遇炙热暴风的经历。那阵暴风一连刮了三天三夜,风势强劲猛烈,甚至将撒哈拉的沙子
吹到了法国的隆河河谷。暴风十分灼热,我感觉到头发似乎全被烧焦了,眼睛热得发疼,嘴里都是沙粒,我觉得自己仿佛站在玻璃厂的熔炉前
,痛苦万分,几近疯狂。然而阿拉伯人却毫无怨言,他们耸耸肩膀说:“麦克托伯!” 但是他们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,暴风过后,他们立刻展开行动,将所有的小羔羊杀死。他们知道这些小羊已经无法存活了,杀死小羊可
以挽救母羊。在完成这一任务后,他们再将剩下的羊群赶到南方去喝水……所有这些行动都是在十分平静的心态下完成的,对曾经遭受的损失
没有任何抱怨和忧虑。部落酋长说:“已经很不错了,我们原本可能会损失所有的一切,但是感谢上帝,还有百分之四十的羊群留了下来,我
们可以从头再来。” 在我的记忆里,还有另外一件事:有一次我们乘车横越大沙漠,一只轮胎爆了,司机又忘了带备用胎。我又急又怒又烦,问那些阿拉伯人
该怎么办。他们对我说,急躁不仅于事无补,反而会使人觉得更加闷热。车胎破裂是上帝的旨意,是无法阻挡的。于是,我们只好靠三只轮胎
往前行驶。然而不久汽油也用光了。面对这种处境,酋长只说了一声:“麦克托伯?选”大家并没有因司机的过失而咆哮不已,反而更加平静。
我们徒步走向目的地,一路上不停地唱着歌。 与阿拉伯人一起生活的7年时间使我相信在美国和欧洲普遍流行的精神错乱、狂躁和酗酒,都是由匆忙、繁杂的文明生活制造出来的。 只要住在撒哈拉,我就没有烦恼。在那里——阿拉的乐园——能够找到心理上的满足和身体上的健康,而这也正是文明社会所失落的。 许多人嘲笑宿命论,他们也许是对的,但是有时候,我们似乎也能感觉到命运之神的存在。譬如说,如果我不在1919年8月一个闷热的午后
和阿拉伯的劳伦斯交谈三分钟,那么我以后的岁月将会迥然相异。回顾过去,我发现自己的生活一直受到一种无法控制的力量的影响。用阿拉
伯人的话来说,这就是“吉斯米特”——阿拉的意旨。你可以随心所欲称呼它,而它也能对你产生某种奇异的影响。在离开撒哈拉17年后,我
始终保持着从阿拉伯人那里学来的生活乐趣:愉快地接受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。这种生活哲学,比服用一千服镇静剂更能安抚我的紧张情绪。 你我都不是回教徒,也不会成为宿命论者。但当猛烈炙热的狂风吹进我们的生活,而我们又无法躲避时,让我们接受这无法避免的命运,
然后,再积极地去收拾残局吧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