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 员工心声丨教学动态:挖掘机培训叉车培训电焊氩弧焊培训杭州、嘉兴、温州挖掘机培训哪里好?
学校新闻
公告公示
校园快讯
社会资讯
招生动态
员工心声
校园快讯
2017年全市公路筑路机械操作...
交锋竞赛 拼搏岁月-&...
2017年公路局筑路机械操作竞...
鄞州区2017年度退役士兵返乡...
积极参与 共同进步-&...
公路局竞赛项目如火如荼的进行当...
2017年度全市公路筑路机械设...
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社会资讯 当前位置:首页 >> 学校新闻 >> 社会资讯
钢筋有多粗,他手一摸就知道
          时间:2013-11-23 浏览次数:

 昨天,42岁的郑永卫站在江东区表彰首批“岗位操作能手”的舞台上笑容满面。在这之前,他还评为全国职业技能能手。 他是宁波建盛劳务有限公司的钢筋工。回忆起17岁刚来宁波做小工时的辛苦,他有太多感慨。和其他56名操作能手一样,郑永卫将享受到所在企业每月给予月工资20%的奖励津贴。

     企业给予操作能手这样的奖励,在宁波还是首次,全省也很少见。今后,每年将再进行一次认证复评,形成激励机制

     初来宁波做小工每天三块钱

     暗下决心这辈子不能这样过

     “我17岁时来宁波打工,就是你现在在宁波工地上看到的最不起眼的打工仔。”郑永卫说,当时,母亲去世,家里太穷,只有靠自己来养活自己。

     他的第一份活就是钢筋工。“每天背背钢筋。谁都可以喊我干杂事,就是小工。每天3块钱,能养活自己了。当时,看着工地上很多年纪大的,心里有些慌,我这辈子,不能就这样过去了。”

     “那时就想着,一定要学点本领,做出点名堂来。就想办法多看点别人怎么做。私下里,多练。别人下工了,就找残钢筋来练。”4个月后,选班组长,比技术。17岁的郑永卫被选上了,甚至管着年龄比他大几十岁的人。“同样是一份工,有些人,用心了,总会上去。”郑永卫说,20多年来,自己最大的感触是——找最难的活干。

     1988年,他和工友到原太丰面粉厂干活。现在还矗立在甬江东岸那6个高耸的面粉筒,当初让郑永卫着实为难了很长一段时间。这6个面粉筒所用的钢筋是弧形的,还必须环环相扣。由于之前大家都没有做过这种弧形的钢筋,要上工了,工友们往后退,不肯做,想着要找简单的零碎活干。

     “我想,这才是能学到本事的。”于是,18岁的郑永卫眼巴巴地盯着师傅怎么干,反复尝试。他还厚着脸皮找施工员请教,两年后,终于学会了这门技术。弧形钢筋,也成了郑永卫后来的看家本领。

     “现在,我还经常去看看那6个面粉筒。我就是从这里起来的。”郑永卫说,现在的年轻人,都比较“聪明”,分工作的时候,认为挑到轻松的是本事。实际上,这是最吃亏的。

     闭眼用手一摸就知钢筋粗细

     成了技术能手照样不忘学习

     一开始,只能每天背背钢筋。慢慢地,一步步学会扎钢筋、摆钢筋,再到制作各种形状的钢筋。再到精益求精,挑战最小的误差。

     “钢筋工是粗活。再不起眼的粗活,只要你用心思,就会发现门道。”郑永卫跟记者演示起自己的“小心思”。他从一堆不同规格的钢筋中,随便选了几种。郑永卫闭着眼睛用手摸了摸,不到一分钟马上分出4种钢筋的规格。“22毫米、25毫米、16毫米、18毫米”,全部正确。“只有留心,时间长了,自然就有数了。我的手,比眼睛更管用。”郑永卫说,如果用眼睛,还真难看出一两毫米的差别。

     当然,更多的“小心思”体现在实际操作上。上次参加浙江省比赛时,要求用一根钢筋做个垂直钩子,长边1.5米,短边0.4米。难度是,钢筋弯折后,不能完全成90度,对长短边的计算,也要考虑弧形因素。郑永卫的成绩是,长边和短边的误差都不到标准的3毫米。这让同行啧啧称奇。

     “学习是没止境的。”哪怕当上了国家职业技能能手,郑永卫始终觉得,要学的东西太多了。现在,一有空他就到处跑工地,特别是那些建筑外形比较奇特的工地,看看别人怎么做钢筋,如果换成自己打算怎么做。

     “我每天带着10多个钢筋工班组,有400来个人吧。往各个工地跑,每月要用5000吨左右钢筋。”现在,郑永卫的工作早已和宁波无数的高楼大厦、市政工程连在了一起。

     郑永卫从这个城市里最不起眼的打工者做起,在宁波安了家,有了不菲的收入。“我经常和身边的年轻人说,一份工作,不管喜欢不喜欢,只要做下去,总能有收获!只要你肯多练,多用心,肯定能做出名堂来。”

 

转自现代金报


 【关闭
上一篇:人造水帘洞帮忙  [2013-11-23]
下一篇:十八届三中全会今闭幕 中国改革将迈入新时代  [2013-11-13]